主页 > 专题活动 > c7体育app下载平台14人控制61个账户买入14亿亏近150万(年轻人除倾向黄金市场,还倾向哪些投资方式?)

c7体育app下载平台14人控制61个账户买入14亿亏近150万(年轻人除倾向黄金市场,还倾向哪些投资方式?)

2023-09-25 关注次数:

朱康军边当董事边操纵股价是怎么回事?

操纵49账户炒股,获利约2.7亿;朱曾是凯恩股份董事,曾操纵“凯恩集团有限公司”账户炒股

“牛散”朱康军炒股及被罚大事记

●2013年8月到2014年9月之前,朱康军曾是凯恩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之一;2014年曾任凯恩股份董事。

●2013年初到2014年8月朱康军先后控制陈某明等42人的49个账户(以下简称账户组)买卖铁岭新城、中兴商业股票获利2.7亿,曾操纵“凯恩集团有限公司”账户。

●2014年11月28日至12月23日(股票停牌日)期间,朱康军使用15个证券账户累计买入博元投资股票3706万股,成交金额达3.24亿元。截至2015年5月14日,朱康军所持博元投资股票仅剩100股。最后赔了1.09亿。

●2016年4月朱康军涉博元投资内幕交易,被罚90万。

●2017年5月2日,针对朱康军操纵“铁岭新城”“中兴商业”股票的行为,中国证监会2日对外公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朱康军违法所得约2.678亿元,并处以约2.678亿元的罚款。

中国股市上流传的“十炒九亏一持平”的说法,在“牛散”朱康军身上再次应验了。

与一般散户不同,“牛散”朱康军的“亏”并非正常投资造成。2013年到2014年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上市公司股票铁岭新城和中兴商业,朱康军曾轻松获利2.7亿之巨。而三年后5月2日,来自证监会一纸天价罚单,让他几年来的冒险所得一夜归零,还被罚2.678亿元。

这并非朱康军首次领受惩罚,在此之前,他已为自己疯狂的炒股行为付过“学费”。

累计斥资45亿炒股,赚约2.7亿

5月2日,一份天价罚单再次引发资本市场关注,这次的主角是牛散。证监会5月2日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揭露了朱康军利用陈某明等42个人的49个账户(以下简称“账户组”)操纵“铁岭新城”和“中兴商业”两只股票的违法行为。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证券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证监会决定:没收朱康军违法所得2.678亿元,并处以2.678亿元罚款。

证监会称,朱康军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利用账户组,连续买卖铁岭新城和中兴商业,并在其控制的账户之间交易上述两只股票,影响股票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朱康军控制的账户组达49个,除了自然人外,还包括信托账户、公司账户。

2013年1月4日至2014年5月26日,朱康军控制账户组,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买入中兴商业2.06亿股,斥资22.76亿元。

朱康军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卖出中兴商业股票,卖出金额为23.76亿元,其获利约8802万元。

2013年9月9日至12月26日期间,朱康军控制账户组,买入2.58亿股铁岭新城,买入金额达22.87亿元;卖出铁岭新城股票1.84亿股,卖出金额为17.6亿元。

朱康军通过控制的账户组,通过交易铁岭新城获利约1.8亿元。

证监会称,朱康军控制的账户组通过连续买卖、所控制账户间交易铁岭新城和中兴商业,在中兴商业的买卖中,还存在撤销买入申报的情况。

朱康军对证监会的处罚进行了申诉,其认为自己没有“欺诈”意图,并表示,在其买卖两只股票期间,股票的价格涨跌幅在合理范围内。

朱康军还在申诉中表示,在确定罚没金额时,不应该将他人账户盈利中不属于其本人的所有的部分纳入罚款金额计算的基础。

证监会认为朱康军的申辩理由不成立,并表示不予采信。

曾是凯恩集团实控人,操纵该公司账户炒股

在朱康军操纵的账户中,出现了“凯恩集团有限公司”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

凯恩集团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凯恩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凯恩股份2016年年报显示,凯恩集团有限公司为其母公司。

2013年8月到2014年9月之前,朱康军曾是凯恩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之一。而根据证监会本次公布的处罚信息,2013年初至2014年8月,朱康军先后控制陈某明等42人的49个账户(以下简称账户组)对上述两只股票进行了操纵。

2013年8月,朱康军和其妻李伟芬联合控制的杭州锦亮实业,通过增资的方式,获得凯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38%的股权。凯恩集团当时持有凯恩股份17.6%的股权,是后者的控股股东。

朱康军旗下的杭州锦亮以货币方式向凯恩集团投资1亿元。

增资完成后,朱康军和凯恩集团的另外两位股东王白浪和王文玮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成为一致行动人,都是凯恩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2013年12月,朱康军被提名为凯恩股份董事候选人,并在2014年1月的临时股东大会上通过。

在该次入股刚过一年的时间,朱康军就退出了凯恩集团。

2014年9月2日,朱康军夫妻旗下的杭州锦亮实业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凯恩集团32.38%的股份,转让给王白浪和浙江科浪能源有限公司。

在此之前的2014年6月16日,朱康军就因“个人原因”辞去凯恩股份董事职务,其正式担任董事的时间仅5个多月。

按照证监会公布的时间,在担任凯恩股份董事期间,朱其军通过其控制的账户,操纵其他上市公司的股价。

“狙击”凯恩股份

在证监会此次的披露中,提到了关于朱康军集中“资金优势”、利用账户组操作买卖股票的情节。不过,对于朱康军“资金优势”的来源,通报中并未交代。而从公开信息中,也难以探寻朱康军“第一桶金”从何而来。

根据此次证监会披露的朱康军内幕交易细节,2013年初至2014年8月,朱康军先后控制了陈某明等42人的多达49个账户。

目前尚无法逐一确定这些个人账户都是谁的。但记者注意到,证监会通报中透露了朱操纵的“柯某勇”,“陈某莉”两个人名的账户。

根据通报,由朱康军妻子李伟芬全资控股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杭州锦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其主要人员包括朱康军及一位名叫柯华勇的人士;由朱康军担任法定代表和控股股东的“杭州锦亮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则曾经有过一位名叫“陈莉莉”的股东。

工商资料显示,“浙江杭州锦亮实业有限公司”即前述“杭州锦亮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亮投资”)的曾用名。锦亮投资共有两名股东,分别是朱康军和李伟芬。

也就是说,锦亮投资是朱康军和李伟芬二人控制的公司,夫妇二人利用锦亮投资介入了凯恩股份。

从时间线来看,朱氏夫妻介入凯恩股份的效率极高:二人是在2013年6月才从原股东手中接手锦亮投资,两个月后,朱康军通过锦亮投资对凯恩集团增资,一跃成为凯恩股份实际控制人。

曾利用内幕信息,配资炒“博元”赔1亿还被罚

已知的朱康军履历显示:朱康军现年45岁,大学学历,浙江省仙居县白塔镇人。曾任浙江涌元资产管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现担任天津君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仙居正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杭州锦亮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与上述身份比起来,朱康军“巅峰”时期的头衔,即上市公司凯恩股份曾经的实际控制人、董事,以及凯恩集团的董事长。2014年6月,凯恩股份公告称,朱康军“因个人原因”请辞。

此前经济观察报曾报道称,在2014年时,朱康军走上了配资炒股之路。过往公开报道中,彼时的朱康军早已提前潜伏上市公司博元投资,并巨额配资押注,指望借预期中的重组大赚一笔。

2014年12月,博元投资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这一公告令朱康军的提前投资显得颇有“先见之明”。

次年3月,事情发生急剧反转。博元投资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被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重组成为泡影,公司在两个月后退市。与此同时,朱康军涉博元投资“内幕交易案”的情节浮出水面。

广东证监局后来认定,在博元投资的内幕信息敏感期,朱康军与内幕信息知情人李某某联络、接触,涉案证券账户交易“博元投资”股票的时点与内幕信息形成、变化和公开过程吻合,敏感期内买入“博元投资”股票成交量明显放大,交易行为明显异常,且对此不能作出合理解释。

据此,广东当地监管部门对朱康军信披违规情况和内幕交易行为共处以90万元罚款。

与朱康军在该笔投资中亏掉的上亿元相比,90万罚款似乎不能算多。

而就在朱康军内幕交易情节被曝光前不久,他还以受害投资者的身份出现和面对媒体,自称“买博元投资时,不知道情况就买了,只是想赚点。”“退市很痛苦,把我们害惨了。”

辛辛苦苦积攒的几十万,在一个月内炒股全部亏光光,这是一种什么痛?(1000元炒股一个月?)

对于题主所说的辛辛苦苦攒的几十万,在一个月内炒股全部亏光了,这种心痛,我特别能理解。

因为我们家就经历过你这种痛,只是不是在一个月,是在差不多五年的时间里面。

我老公是08年左右炒股的,基本差不多把辛辛苦苦攒了6年的10万块钱全部投股市里面了,有一年遇见牛市,几个月赚了10万。

然后老公还问我要不要转10万给我,我不晓得是哪跟经抽错了,居然说“我现在又不需要用钱,现在行情好,你就留里面继续翻吧!

要一般的女人肯定会把钱要过来,钱肯定是落地为安的好啊!

可惜我这个傻女人错过了最好的止损时机。

不到一个月,赚的10万就亏的一干二净,后来慢慢的在后面五年时间里连10万本金也亏的所剩无几了。

我当时听见老公说的时候,真的感觉晴天霹雳一样要知道08,09年的时候的10万相当于现在100万,那个时候我们这边75平米的二手房子有人贱卖只要10万左右。

反正就是感觉老公相当于炒股输了一套房子进去了。

后面17年我自己被小区一个玩的比较好的宝妈洗脑成功,觉得炒股只要不贪心,每天赚个小菜钱还是很容易的,就又自己开了一个股票账号。

刚刚开始一个月还小赚了3000,本金开始只投了20000,后面第二个月就开始亏,不断的往里面加本金,最后加到63000元。

到今年差不多4年多快五年了,又亏了三万多。

三万多在很多有钱人家庭里面可能就是像300,30一样稀松平常,但在我们这种靠几千块打工工资还养两个女儿的普通家庭,真的是相当于我一年多的工资。

我每天过早吃碗热干面都舍不得,每次带小女儿吃热干面都是和她分一碗吃,买豆浆都是给她一个人买,我自己不买,回家喝温开水。

你说我这样省的人,几年亏3万,我的心有多痛?估计跟你攒10几年几十万,一个月亏光了的心情是一样的。

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如果有后悔药卖,我一定第一个去买的吃。

每天无数次的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绝对不会开股票账号,绝对不会炒股。

那种看见股票里面的钱像流水一样偷偷溜走的心痛的感觉,我真的不想再经历一次了。

所以我总结一句话,炒股是有钱人玩的游戏,即使亏了几十万,家里还有几千万,上亿的固定资产,几十万也就别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而已,对于别人来说毫发无损。

所以,奉劝所有普通人千万千万不要玩股票了,我老公在这条路上走了10几年,可以说都是切身体会的血泪史。

如果家里总共只有几十万,又想赚钱,比方说手上有35万,如果自己对股市有所了解又想赌一把,最多用五万试水,即使五万亏光了最起码还有三十万的安家生活费。

其实如果是辛苦挣下的,一分钱都不应该拿去赌股市,可以买股票型基金,如果想以小博大,二十万存起来,用个五万买股票型基金,定投也行,基金经理怎么说比较专业,看的懂大趋势。

有一种说法叫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赚小钱靠智慧,赚大钱靠趋势,你都看不懂趋势,如何赚钱呢。

现在很多人都很浮躁,都想赚快钱,把股市当提款机,这种想法要不得,就像买彩票,个个中大奖,轻松获利,谁去上班,谁去生产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还有投资股票,不能天天听专家云云,专家如此专业,自己直接去炒股得了,还要天天上电视上讲啥,费心劳神,当然不能一盖而论,也有优秀的专家。

自己赚的辛苦钱,稳字当头,买国债,存定期,十二存单法,买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基金来个投资组合,自己的第一桶金要慎重对待,它们是下蛋的种子,一旦丢了,鸡飞蛋打。

在这个人人想发财的浮躁阶段,你想人家的利息,人家惦记你的本金,投资一定要谨慎。把风险压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自己要踏踏实实地忙工作,同时不断学习理财知识,提高理财技能。

理财的路很漫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用屈原老先生的话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财技能,不能老想着赚快钱,一步一个脚印。

2015年我也经历过这种苦楚,那时候我做导游刚好满十年,买了两套房子,手里还有六七万存款,于是在2014年底辞职准备给自己放一年的假休息,辞职之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鬼使神差地走近了家附近的中信证券大厅,在那里我看到十几个人坐在休息区,都在关注大厅屏幕和自己的手机,我之前也了解过股市,所以知道屏幕上闪现的红红绿绿都是股票代码,听着旁边的人说,最近行情太好了,随便撒点钱进去都赚钱,于是我也心动了,马上开了个股票账户,试着投了几千块钱买了点工商银行股票,还下载了中信证券炒股软件和《东方财经》app,随时关注股票信息,几天以后,投入的三千多块钱就小赚八十多块钱,我马上抛了刷,于是感觉股票来钱特别快。银行股稳定但盘子大,动不动上万亿规模,没有资金能炒动,财经信息上有信息分享说互联网和计算机类的股票涨势很好,于是我选了两支互联网股票投钱进去,最初几天的确涨了十几个点,很快赚了几千块钱,于是我有点飘了,又找亲戚邻居借了几万,一共十几万资金全部投入,没想到这个时候股市行情已经见顶,股灾正悄然来临,可我居然还傻兮兮的以为只是深度调整,还会涨回来,于是不管了,后来眼看着一天比一天跌得厉害,那时候感觉自己已经入魔,跌得没了感觉,总是觉得会涨回来,一直不止损,结果眼睁睁看着股市从五千多点狂跌到三千多点,资金从高峰期的二十一万跌得只剩四万多,那种感觉就是欲哭无泪。后来只能忍痛割肉,把剩下的钱先还给邻居,亲戚的钱我重新出山做了两年导游才还清。我唯一庆幸的是没有卖房子加大投入,不然会更惨。现在回想起来,就当是人生一大劫难吧!

这个我确实经历过,07年我携五十万元入市,没有任何炒股经验,但因遇到了大牛市,随便买了几只股,竟还天天看着涨,心里乐开了花,做着炒股暴富的美梦。可好景不长,到08年底,日日暴跌,又不懂止损,一夜又回到解放前,没过多久,本金就只剩下十几万,真是后悔至极,整天精神恍惚,魂不守舍,食不香,睡不眠,生活一片灰暗。还好买股票的钱不是借的,痛定思痛,失败也催生了我学习炒股的原动力,再后来通过调仓,做T,竟在15年5000点牛市中成功回本。到了现在,股市想骗我的钱也就不那么容易了,炒股赚点小钱却倒还行。总结一下,炒股其是炒的心态和技巧,贪心盲动终将吃亏。

我炒权证,30多万涨到60多万,06年,然后一个月后,才两小时从60多万,亏到30多万的本钱只余下12000。

恶心了一会儿,便若无其事和亲戚聊天去了,那曾经是我所有的钱。

没有所谓,钱财身外之物,没有太多纠结痛苦,云淡风轻。

十个炒股八个赔,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实际情况是凡炒股的人都想在股市大赚一笔,结果是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几十万都投进,仅仅一个月内赔光光,这是比割自己的肉都要疼的,心疼又后悔啊!血的教训。我虽然没有投进去那么多,但是也赔了不少钱。因此,对此深有体会。从那次被割过韭菜之后,就再也没有买过股票了。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净想着不劳而获,结果掉进陷阱里了,这是当前社会一种普遍现象,你也算其中之一,那就自认倒霉吧。财富靠努力打拼才能获得,想想着,全国十四亿人都以炒股谋生,科技,工业,农业等各行各业如何发展。念友身边就有两人介入股市,房子也投入进去,好多年过去了,仍然不能自拔一直处在烦恼之中。股市陷阱多多,普通人千万不可介入。

不信,根本就没有这种可能,现股市规定,股票市值低于一元,就要退市。所以,大股东都要拼命保底,不低于一元。

看了你的遭遇,很替你难受的。辛辛苦苦积攒的几十万,能在一个月内炒股全部亏光光。这样的机会也不是每个人能遇到的,居然让你遇见了,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换成我那肯定是茶不思饭不香,天天郁闷,家庭也不会和谐了。从你这个活生生的例子里面。我们要学会吸取经验教训,就是炒股票一定不能把家底都拿去炒股票,毕竟股市有风险,买卖股票是一把双刃剑。有赚钱的人同时对应的就是有人在

赔钱,就看谁是倒霉蛋了,所以炒股票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存在。拿出适度的资金去玩,不影响到家庭的正常生活,我就是拿出自己能承受的资金来玩股票,当我赚到钱的时候,我就把我投入的本金给抽出来了,目前玩股票的资金都是自己赚的钱在玩,这个我的压力也不大,就是都亏了,我也就当我没有赚这个钱,在一个放松的心态下玩股票,你反而亏的不会太多了,一定要摆正炒股心态。

痛心疾首的痛!悔不当初的痛!

痛定思痛,为什么将辛苦积攒的钱全部炒股呢?这个惨痛的教训代价太大了!本来炒股就像赌博,老百姓的辛苦攒钱不容易,千万不要全部资金用来赌。在保证生活资金的前提下,用少部分资金投入股市,赚些零花钱可以。赌徒心理千万要不得!

余额宝是什么?

关于支付宝新推出的“余额宝”业务,引发了很多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争论。糟糕的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基础金融知识的匮乏,使得很多争论和猜想完全没有意义。在因@江南愤青那条微博而起的大部分争论里,个人感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缺乏基础金融知识的“鸡同鸭讲”。所以,让我们暂时放下互联网金融之类高深莫测的大旗,回到最基础的金融知识,看看“余额宝”到底是什么、哪来的高收益以及普通人该不该用这个新东西。

一、“余额宝”的功能和原理

银行账户上活期存款的利息很低,只有0.35%。但是支付宝账户里的钱利息更低,是零,因为支付宝不是银行,金融监管政策不允许支付宝给账户上的钱发利息。于是,支付宝就金融创新了一把,推出了基于支付宝账户的“余额宝”功能。支付宝账户上的钱跟原来一样,可以随时消费和转账,但是没有利息。可一旦把钱从支付宝账户转到“余额宝”,支付宝公司就自动帮你把钱买成名为“天弘增利宝货币”的货币基金,这样一来你在“余额宝”里的钱就可以得到货币基金的收益,同时支付宝还允许你直接用“余额宝”里的钱进行消费(个人测试结果是不支持转账和还信用卡,如有错误请指正)。

所以,直接用“余额宝”和银行活期存款比较是不合适的。“余额宝”的收益不是利息,而是货币基金的收益——尽管货币基金的风险很低,但还是要比法定付息的存款风险要高。而对于银行账户来说,如果你不把钱放在活期账户上,而是通过银行买了货币基金,同样可以获得类似“余额宝”收益,只不过这个货币基金里的钱需要换成银行账户里的活期存款才能花。

个人认为,“余额宝”是在“卖”货币基金的流程上进行了小小的创新。在买货币基金的过程中,“余额宝”和银行账户都是一样的,你今天确定要买,不是立刻就能把钱换成货币基金,而是需要隔一个工作日(假期不算的哟),并且这个“买”的过程里没有收益。银行账“卖”和“买”的过程类似,确定卖之后,隔一个工作日你才能拿到钱。而“余额宝”除了相同的“卖”,还可以选择实时赎回,直接用于淘宝和天猫的消费。也就是说,你不把“余额宝”里的货币基金变成现金,也可以直接在淘宝天猫上花。

那么,“余额宝”是不是可以秒杀银行账户呢?当然不是。可为什么现在的相关讨论乱成一团呢?是因为讨论没有建立在相同的知识平台上。钱这个东西很特殊,需要从很多角度一起去判断,不能只根据收益高不高就下结论。所以我们引入以下的的标准。

二、判断标准: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当我们讨论金融工具或金融资产,维度永远是三个: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任何脱离这三个维度讨论金融工具优劣的行为,都是耍流氓。为了方便讨论,我们把安全性留到最后,先假设“余额宝”的安全性和银行存款相同,只考虑的两者的流动性与收益性。

流动性,就是钱花的时候方便不方便;收益性,就是钱放在那里不动能拿到多少收益——两者显然都是越高越好。对于A和B两种金融工具,如果A的流动性和收益性都比B更高,那么显然A比B更好,应当让A来淘汰B。但是,如果A和B一个流动性高、另一个收益性高,我们就没法说一个比另一个更好,只能认为这两者是用来满足不同需求的金融工具,都好。

现在我们根据以上原则比较“余额宝”和银行账户——更准确的说,比较的是支持“余额宝”的支付宝账户和支持购买货币基金的银行账户。

在基础账户收益性方面,放在支付宝里的钱利率是零,低于银行账户0.35%的活期利率——银行账户胜出。

在购买货币基金的流程方面,“余额宝”和银行账户都需要一个工作日才能把钱换成货币基金,也都不收手续费——两者平手。

14人控制61个账户买入14亿亏近150万(年轻人除倾向黄金市场,还倾向哪些投资方式?)

在货币基金收益方面的情况比较复杂。以截至6月17日的近6个月收益率排队(全部换算为可比的年化收益率),排名第一的“南方现金增利货币”为4.08%,排名第98位的“汇丰晋信货币A”仅为2.46%。“余额宝”购买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刚刚成立,只有短期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48%,可以算是中游水平。虽然通过银行账户买货币基金可选择的范围更大,但毕竟选择也是成本,而且咱们也未必能选上那些未来收益表现更好的货币基金,因此还是判定两者平手。

最后,在卖出和使用货币基金时,才是“余额宝”胜出的地方。对于银行账户上的货币基金,只有一部分支持赎回立刻到账,而且你必须等钱从货币基金回到银行账户上之后才能使用。相比之下,“余额宝”不仅可以直接把货币基金换成支付宝里可以自由使用的钱(笔者没试过,待验证),还可以直接用“余额宝”里的货币基金进行消费——显然是“余额宝”胜出。

而且,别忘了我们还没有加上安全性哟。尽管支付宝和基金公司可以把风险控制做的很好,但归根到底,只有银行存款的风险才可以认为是零。银行需要为你的存款付利息是法律规定的。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便第二天银行要关门,也得先把利息结清才能清算剩下的财产。相比之下,货币基金付给你的是收益,并没有法律规定货币基金不能亏本或必须给你多高的收益,以前很多年没出事不代表未来不会出事。开个互联网的玩笑,这种对货币基金的信心,有点像对中国移动短信业务的信心——倒不倒霉和历史经验无关,只和微信什么时候横空出世有关。

三、“余额宝”用还是不用?

当然了,与正经八百的金融创新“NOW账户”相比,“余额宝”很难说是彻底的金融创新。“NOW账户”在不降低支票账户流动性的前提下,成功提高了支票账户的收益性。相比之下,“余额宝”虽然同样提高了收益性,但也付出了降低流动性的代价——只不过借助阿里系的优势让流动性降低的较少。

可是,新闻说得再热闹,广大普通的消费者一点也不关心什么创新或变革,只需要明确自己到底该怎么做。我傻傻地认为,媒体有义务从个体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不能整天想着为行业巨头摇旗呐喊。在这次“余额宝”的宣传中,我不知道究竟阿里系是不是故意混淆了利息和货币基金的差别,但我可以肯定这种错误的比较对“余额宝”大大的有利。

作为一个正在学习理财知识的菜鸟,我的观点是:普通人根本没必要使用“余额宝”。站在普通消费者的立场,如果你本来就没有把钱充到支付宝上的习惯、短期内大可不必关心“余额宝”这个东西,按照之前的习惯继续下去就好了。

具体来说,笔者对普通消费者使用“余额宝”的提醒有两个:

一是别把“余额宝”当成理财工具用。如前分析,“余额宝”这东西不是帮你提高收益的,而是帮你更方便花掉自己的货币基金去买东西——恰好还是在阿里系旗下的淘宝和天猫买东西。如果真的很在意活期存款利率太低,应当在存钱和降低现金比例这方面下功夫,而不是琢磨怎么能让要在淘宝天猫买东西的钱有点利息。更何况,具体到消费这个职能,显然是信用卡更有诚意——信用卡是掏出真金白银先借你买东西,“余额宝”只是让你方便地花掉自己的货币基金。在个人理财时,冲动消费永远是最大的敌人。除了信用卡,为冲动消费服务的金融工具都应该砍掉,然后专心致志地在信用卡上跟自己的消费欲望作斗争。

二是别以为“余额宝”跟存款一样没风险。这款产品太新了,新到对应的货币基金只能查到14日的年化收益率,并且还是来自一家规模很小的基金公司。又没有什么特别巨大的好处,干嘛跑去给阿里系和天弘基金当小白鼠呢?从货币基金的运营看,如果这个货币基金只靠支付宝来募集资金,应对流动性的困难会非常多。现在的年化收益率3.48%能保持一年吗?要是不幸垫了底,只有排名98位的2.46%收益率,是不是又该大力宣传“银行大战支付宝,支付宝资金改用一年期存款收益立刻提升21.9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较2.46%高21.95%)

周正毅被通缉!上海前首富如何控制四家上市公司 背后有神秘力量?

作者:周远征

18年前的5月25日下午,上海逸和龙柏酒店,上海滩首富周正毅与一位来自北京的神秘人相谈甚欢,他夸下海口说要投资数十亿给这人所在的集团。

这是他失联前的最后一次商务会谈。不久,周正毅被有关部门控制。

消息不胫而走,周正毅实际控制的内港两地四家上市公司遭遇了持续多日的暴跌。

2003年5月29日,周正毅控制的港股公司上海地产(00076.HK,已退市)却声称,并不知悉扣留事宜。

然而,纸包不住火。几天后,上海市有关方面证实了农凯集团掌门人周正毅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

2006年5月26日,仅仅服刑三年就被提前释放的周正毅从“提篮桥监狱”出来。不久,他再次东窗事发,被判刑16年,二进宫。

祖籍江苏无锡、成长于杨浦棚户区的上海滩首富,他的人生跌宕起伏。

至今,中国香港廉政公署依然将其列为被通缉人士,理由是:串谋诈骗和公司董事作出虚假陈述。

当年他如何成为内港两地四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成为了资本市场至今难解的谜题。

征探君十余年来在沪港两地,对一些尘封已久的资本事件展开调研,将推出系列调研报告。

上海一中院的一份判决书显示,周正毅出生于1961年4月23日,江苏无锡人,高中文化。中国香港廉政公署已经挂了十多年的公开通缉令中,周正毅持有中国香港身份证,皮肤白皙。

从小在上海杨浦区长大的周正毅素来胆大,在街坊眼里他是一个不省心的孩子。周正毅早期发家的 历史 扑朔迷离。各种发家版本以周正毅和“准太太”毛玉萍接受专访的方式呈现。其中,比较多的说法是周正毅曾经前往东瀛,售卖101洗发水。

101洗发水对于东瀛脱发者是福音。日本脱发率高达27%以上,高居亚洲第一。据说前北京首富李晓华也是通过在日本售卖这种洗发水,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北京、上海两大前首富除了卖洗发水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喜欢豪车。

1997年,上海花园酒店里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交车仪式。时年36岁的周正毅,成为了上海第一辆法拉利车主。从此,耀眼的红色法拉利经常停在黄河路上的阿毛炖品大酒楼门前。

那个时候的周正毅,已经在上海、中国香港拥有多家公司,资本市场玩得风生水起。喜欢被人叫周公子的他自述, “当时大概是1995、1996年,很多国企排队上市,我们就用个体户名义开始收职工股,应该有五六十家(上市公司),那时国企员工通常要现金不要股票,他们将股票全部卖给我们,等到一上市,就由几元升到几十元,当时炒买上市国企的人,个个都赚大钱的。”他提到的这些国有股中, 还包括了时下依然红火的格力(000651 SZ)。不得不佩服,周正毅卓越的投资能力。

买了法拉利,强广告效应下阿毛炖品生意越来越好。周正毅与同在附近开设海鲜大酒楼的一位陈姓人士也越走越近。周正毅在上海滩的生意也即将迎来一个更辉煌的农凯系时代。

1997年11月,一家名叫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凯集团”)的企业成立。股东名单中,有一家名叫上海正艺的装饰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周正毅;股东上海申花茂盛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则是刘根书。刘根书是谁?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是昔日的上海公路大王刘根山的弟弟。

刘根山与周正毅很早就认识,算是街坊邻居。1957年出生的刘根山,有上海公路大王之称,2004年刘根山在胡润中国百富榜上排名36位,曾经担任上海茂盛集团、H股上市公司茂盛控股董事局主席,并投资了多条高速公路。他与周正毅,将会在地产、高速路等领域交集。那时候,朋友圈或许是某些富豪发家的第一生产力。

设立农凯集团后,周正毅出任了这家公司董事长。这家公司最初由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上海正艺等七家公司投资设立,注册资金一亿元。不久,这家公司将成为周正毅在房地产和资本乾坤大挪移的旗舰。

周正毅投资上海地产,眼光独到,他收购了一系列烂尾楼,大赚特赚。在“伦敦伯爵豪园”项目上,周正毅自言大赚了5个亿。

他想成为上海地产之王。

在资本市场屡有斩获的周正毅,也有失手的时候。遭遇97年亚洲金融危机洗劫后,周正毅耐心等待重新出击时刻。

农凯集团之后,他又陆续成立一系列公司,庞大的农凯系初露端倪。

一系列隐秘的资本布局很快展开。

徐工 科技 (000425.SZ)被他纳入了狩猎名单。1999年8月18日,徐工 科技 内部职工股开始上市流通,周正毅立即出击。

经过一番巧妙的收购后,周正毅一度控制了徐工 科技 八成流通股。他坐庄徐工 科技 的“总部”是西南证券上海定西路营业部,只是,意图成为徐工 科技 实控人的图谋,并未成功。那个时代,一些国企控制权被所谓民企巧取豪夺。但是,依然有一些负责任的国企人坚守和抵抗,并且带领公司走出了困境。

周正毅事发后,上海农商行通过诉讼,直到2011年初才将农凯系各类公司持有的徐工 科技 流通股全部接盘。接盘之后的上海农商行,跃居徐工 科技 第二大股东,持股4.89%。

发现搞流通股难以控制上市公司后,他改弦易辙锁定了两只上海本地股:海鸟发展(600634.SH,已退市)、英雄股份(600844.SH,现更名为丹化 科技 )。

2000年9月7日,注册资金5000万元的 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注册成立。

成立的第二天,这家公司就把1992年上市的海鸟发展吞并了 。故事怎么发生的?

在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海鸟发展依然保持了强劲势头。1999年该公司被评为上海市区、县工业百强企业,位列第46位,主营业务收入2.5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632万元。

这家公司正在投入巨资建设商住项目海鸟大厦,未来可期。无论从什么角度讲,这是一家优质上市公司,实控人为国资。

“海鸟”被猎人瞄准了。熟悉周正毅的人都清楚,他想做的事情会千方百计去做到。

2000年9月8日,海鸟发展第一大股东上海华成无线电厂与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以1.57亿元将海鸟发展26%的股份转让给了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这次重组,异常迅速。2000年10月,相关股权转让就完成,随后,上海东宏相关人士进入海鸟发展董事会,成功掌控了该公司。

蹊跷的是,彼时海鸟发展的公告里面,并未披露上海东宏由周正毅实际控制。直到周正毅被有关部门带走后,海鸟发展还义正言辞地否认周正毅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随着周正毅相关涉案信息披露,海鸟发展被狠狠打了脸。

周正毅隐藏了实控人身份进而控制海鸟发展后,不但采取关联交易将上海农凯旗下房地产公司注入海鸟发展,还不断通过海鸟发展买入房地产项目。

这家电子企业变身成了房地产企业。

简单粗暴的违规担保也发生在周正毅入主后。只是,直到2004年8月,这些事情才被披露。闻知细节的股民感到震惊,上市公司还能这么胡来么?

征探君简单说下这个违规担保的情况。2002年底,上海农凯向华夏银行上海分行申请总额约5.5亿的信用贷款,其中,有约2.7亿的商票贴现和借款,由上海农凯的关联企业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司提供担保 ,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还要求上海农凯安排其所控制的海鸟发展追加担保。

这一担保情况,最初海鸟发展是知晓的。在内部强烈反对下,担保事项并未能够提交给董事会讨论。毕竟,那时候海鸟发展还不承认农凯系是公司实控人,为什么要上市公司帮一个外人去承担几个亿的担保责任呢?

然而,在上海农凯施压下,2002年底至2003年初期间,海鸟发展还是在相关担保合同及票据上加盖了公章。加盖公章一事,时任公司董事长、周正毅干将唐海根是知晓的。海鸟发展无疑在这个事情上层层失守,最终酿成了大错。

周正毅把上市公司当成自家的菜地割得溜溜转,用上市公司担保换来的钱去解决农凯系资金问题。

欲望不断膨胀的周正毅这时还瞄准了另外几个猎物。被视为早期上海工业骄傲的英雄股份(600844,SH,后数度易手,现名丹化 科技 ),即将被他攫在手中。

2001年6月13日,英雄股份否认公司控股股东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轻工”)将转让持有的国有股一事。

生产英雄钢笔的英雄股份难道是遇到了经营困境,被迫找下家?事实并非如此。2000年英雄股份收入4个多亿,利润也有一千多万,银行账户上还趴着大几千万现金。

听闻有重组,二级市场的炒作,自然是热闹非凡。那时候,炒家都喜欢把上市公司否认的消息反过来想。英雄股份一时被炒家们弄得风生水起。

几个月后,英雄股份的控股股东上海轻工与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农投”,国有独资),于2001年11月21日签署了《关于英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股股份转让协议》。

征探君发现,这一次跟周正毅进入海鸟发展一样,一开始看不到周正毅的身影。

秘密是藏不住的。

很快,英雄股份就与周正毅实际控制的海鸟发展签订了《互为担保协议》,签订时间是2002年1月24日。

这并不奇怪,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是国有独资企业,只是它与周正毅的农凯系渊源很深。毕竟,上海农凯成立之时,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就是其发起人。

只是说好的国资来入主,后面怎么就能这么轻易变样呢?

2002年9月开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更。最终,周正毅控制的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和华信投资分别成为了英雄股份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股东。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则成为第三大股东。英雄股份就这么顺利地被周正毅收编。

其间,英雄股份还顺利收购了上海农业投资总公司和周正毅控制的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持有的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100%股权。

最终,英雄股份也更名为大盈股份。

周正毅煞费苦心的入主带给了英雄股份什么呢?许多事,潮退了才知道。

周正毅被控制后,大盈股份在2004年报中发布了又一个让股民愕然的信息:公司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直接和间接占用公司资金 7.13 亿元,其中公司第一大股东上海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直 接和间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3.12 亿元;公司第二大股东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下属的关联企业 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3.92 亿元;公司第三大股东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下属的关联企业占用上市公司资0.09 亿元。

周正毅入主的原因揭晓:套取上市公司资金、用上市公司担保套取大量贷款!

一路绿灯下,英雄股份引入的是一群虎狼!

那些年,一些人在围猎下,纷纷沦陷。一些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神奇转换,其实往往背后有神秘力量左右。多年来,征探君也在持续追踪研究。

上海滩的资本舞蹈,让周正毅欣喜欲狂。

2002年,他和毛玉萍开始重点进攻中国香港资本市场。那些年,周正毅与中国香港女明星的故事不时流传。

风流倜傥的周公子,成为了香江名人。

“竟花光这运气,到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2002年中国香港十大金曲 陈奕迅《明年今日》)

人逢喜事精神爽,周正毅从2002年1月开始,不到半年时间就相继拿下了中国香港两家上市公司:盈荣集团(01104.HK,现为亚太资源)和建联通(即上海地产,00067.HK,已退市)。

2002年1月,周正毅透过一家全资拥有的BVI注册公司Angel Field Limited,以6180万港币收购港股上市公司盈荣集团(后改名“上海商贸”)74%的股权。这是一家高度控盘的公司。收购之前,该公司已发行股本中98.9%控制在10名投资者手里,其余由公众股东持有。

周正毅收购时,这家公司的业绩下滑,并持续亏损。2001年亏损高达4000多万港元。

缘何要当接盘侠呢?周正毅自然有他的企图。

这得从周正毅擅长的电解铜交易讲起。2007年11月到2008年1月,经过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上海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和终审判决,周正毅的许多秘密才得以公开。

检方指控,周正毅为了获取银行贴现资金,采取了虚构交易的方法。从1999年1月到2003年5月,周正毅安排农凯集团旗下各关联企业虚构购销合同,进行电解铜(注:由硫酸电解、阳极吸附而提炼出来的纯铜,工业价值很高,是金属期货交易中的重要品种)的循环交易。

审计报告显示,农凯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实际购销电解铜14.86万吨,最后形成账面购销的电解铜则达到199.7万余吨。其间,农凯集团旗下的16家企业之间,以及与利源公司之间,共计虚开增值税发票4.02万份,形成245个循环!其中直接用于申请贴现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增值税发票8400余份。

通过这种方式,农凯集团向银行贴现84.22亿余元,扣除利息后实得82.3亿余元。这些资金中,有19.58亿元被投入证券公司账户炒股,有9.98亿元用于归还贷款,企业内部使用22.1亿元,其他款项则被用于归还到期票据款等。

意图跻身国际贸易集团的上海商贸在2002年,也恰恰进行的是金属交易。周正毅入主后,由于金属交易的开设,该公司营业额从2001年的3810万港币陡增到4.037亿港币。基本金属贸易带来了450万港币的盈利。基本金属的主要品种铜、铝等,国际市场基本金属交易以期货交易为主。

周正毅早在90年代就成立了一系列贸易公司进行包括基本金属在内的期货交易。他也被视为“327”国债事件中的受益者。那些年,不少神秘起家的富豪均把“327”当个筐,发达好像都与此有关。只是“327”事件的部分受益者,后来死于非命。

周正毅规划的五大产业就是进出口贸易(包含期货)、现代农业、房地产、基础设施、高 科技 产业。他一度还想收购期货经纪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上海商贸在周正毅掌控下,也试图不断拓展以电解铜为主的基本金属交易。可惜,好景不常在。周正毅和毛玉萍分别被内港有关部门带走后,上海商贸也被重组。

周正毅收购盈荣集团之后,瞄准了新的目标——建联通。

那时候,一位著名的中国香港壳王也发现了这个现金充裕的上市公司。建联通的股东背景显赫,穿透后是爱立信、和记黄埔等巨头的身影。

这位壳王对征探君回忆当年的收购细节时说:“我跟公司董事认识,这个壳也是我介绍给周正毅的,可是他最后没有付我中介费。”近二十年过去了,他依然记得当年交易前后的许多细节,对周唾骂不已。

2001年底,建联通持有的现金上升到22.3亿港币。正在加速拓展的周正毅,对这个现金充足的公司异常兴奋。经过各方打探摸底后,周正毅下定决心要收购这家公司。然而,收购资金从哪里来呢?

2002年5月3日,建联通的主要股东与周正毅签订了相关协议,以超过15亿港币的价格同意出售建联通已发行股份的59.958%。周正毅实施收购的主体则是新农凯(离岸群岛设立的新农凯公司,由周正毅全资拥有,前称Global Town Limited) 。

周正毅还有钱支付15亿港币吗?

他被抓之后,关于这笔钱从何处来的谜底陆续被揭开。2003年5月28日,上海地产在澄清公司并无财政困难时,附带提及:“本公司主席兼控股股东周正毅已向本公司董事会确认,彼于2002年5月向一间财务机构取得银行贷款融资,以收购本公司控股股权,而所取得的股权全部抵押于财务机构。”

这个财务机构正是中银香港。 中银香港向周正毅旗下的新农凯提供了一项额度为21.07亿港元、为期一年(可续期半年)的过渡性贷款,作为新农凯收购建联通(上海地产)股权的资金。新农凯最终实际提取贷款金额17.7亿港元。

完成对建联通的收购之后,周正毅将建联通改名为上海地产,同时又装入了一系列上海的地产项目。他雄心勃勃地宣称,要让公司成为上海首屈一指的物业发展商!

随着一些事情的发生,踏马扬鞭的周正毅突然折戟。

周正毅被抓后,上海地产一系列问题爆发。上海地产也由中国香港高等法院指派了接管人维持公司正常运营和进行各项处置。

接管人进入后发现,已经装入上海地产的上海龙柏酒店被抵押给农信社,用于贷款3.3亿。然而,董事会却并未对这一贷款进行授权和批准。

接管人派人前往上海进行管理,却遭遇了暴力阻碍。类似的接管故事,征探君看得多了。要想文明而优雅,需要时间来洗涤。

最终,上海地产在2005年选择了退 市。这只是周正毅控制的一系列上市公司中惊心动魄的一幕。各种狗血剧,在那几年频频发生。

海鸟发展或许是周正毅旗下上市公司最惨的一个,继周正毅之后的两任接盘者都遭遇证监会谴责和处罚。海鸟发展而今已经成为了退市富控,即将结束坎坷的资本30年。

周正毅在今年4月的一次高调亮相后,突然安静了。那些年,资本市场发生的许多奇葩事,能够经得起倒查吗?

中国香港廉政公署对于周正毅的通缉,至今挂在官网:怀疑周与他人串谋诈骗两家公众上市公司的股东、香港联合交易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

“像记忆的照片,绽放着欢笑;有你在的时光, 是如此美好。”(杨恭如 《如此美好》)周正毅,怕是再也回不了曾让他欢愉无比的中国香港!

年轻人除倾向黄金市场,还倾向哪些投资方式?

我认为年轻人除了倾向黄金市场,还倾向于选择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稳定的投资方式,如银行储蓄、货币基金、债券、互联网金融产品等。同时,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年轻人也可能尝试投资股票、股票型基金等较高收益的投资方式。投资自己,提升自身技能和素质,也是一种重要的投资途径。

除了黄金市场之外,年轻人还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投资方式:

1. 银行储蓄:银行储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理财方式,其风险较低,但收益相对较低。适合于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年轻人,可以将一部分闲置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取一定的利息收益。

2. 货币基金:货币基金以投资国债、央行票据等低风险产品为主,其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稳定。年轻人可以选择投资一些货币市场基金,获取较高的收益。

3. 债券:债券是一种比较稳健的投资方式,其风险低于股票,收益高于储蓄。年轻人可以考虑购买一些企业债、国债等,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4. 互联网金融产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投资选择。如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这些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但风险也相对较高,年轻人需要谨慎选择。

5. 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股票和股票型基金属于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但收益也相对较高。对于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经验的年轻人,可以尝试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基金,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6. 投资自己:年轻人还可以将资金投入到自己的技能提升、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以实现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职业发展。

凌晨,黄晓明卷入操纵18亿股票案,最近的艺人更是股市中人头蹿动,新启程商学院怎么带学员稳定收益

黄晓明否认涉股票操纵大案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该案发生于2015年1月12日至2月17日,也就是上一轮“牛市”期间,北京护城河投资发展中心合伙人高勇,通过其直接控制的两个信托账户和十四个委托其操作的个人账户,以连续封涨停方式大笔买入精华制药(002349.SZ)股票并抬高股价,在6月5日至7月22日期间,其将股票大量卖出,以上账户最终卖出总计金额16.84亿元股票,获利8.97亿元。证监会最终裁定,没收违法所得8.97亿元并罚款8.97亿元,合计金额达到18亿。

决定书中对于案件细节的通报显示,上述十四个委托交易账户其中之一,为黄某明账户开立后由其母亲张某霞管理使用,并经过护城河投资另一个合伙人路某介绍,张某霞将黄某明账户交由部分委托高勇管理,该账户涉案交易由高勇作出。

有自媒体在案件细节披露后推测,黄某明和张某霞就是演员黄晓明和其母亲张素霞。

对此,黄晓明工作室发表严正声明称,黄晓明并不认识高勇,也未参与过任何操纵股票行为和介入过任何相关调查,并表示上述提到的媒体报道为杜撰而来,将追究法律责任。

集聚资金超20亿元

账户名义人不乏一线影视明星

在这出操纵股价的大戏中,“主演”高勇号称“民间炒股大赛冠军”,甚至曾经在某知名高校开设投资课程教授证券投资技巧,小有名气。因此吸引多人委托高勇代为操作股票账户。

据新华社报道,高勇以成立的私募公司为平台,吸引多个高净值客户委托其管理证券账户,涉案账户既有伞形信托账户,又有多个自然人账户。值得玩味的是,账户名义人不乏著名一线影视明星、民营企业家、企业高管等,控制的账户资金总量巨大,涉案金额超过20亿元。

据调查人员披露,在调查过程中,高勇开始并不配合调查,对办案人员提出的调查要求多次推托,甚至存在一度失联的情况,并且存在隐匿关键证据的情形。涉案当事人路某为高勇所在私募公司的合伙人,对案件调查百般阻挠,甚至存在打探调查人员个人信息的情况,威胁恐吓调查人员,行为恶劣。

最终,调查人员以高勇和部分重点账户名义人为突破口,查清了案件事实,揭开了“民间炒股高手”的面具。

持续建仓连续交易拉升股价

2015年1月12日至2月17日期间,高勇账户组委托买入2839.25万股,成交2371.49万股“精华制药”,至2月17日账户组共计持有2287.50万股“精华制药”。

上述期间,高勇账户组申买量占同期市场申买量比例为28.63%,买成交量占同期市场成交量比例为36.57%。买成交量占市场成交量比例超过10%的有18个交易日,超过20%的有15个交易日,超过30%的有11个交易日,最高成交量占比达到76.96%。高勇账户组利用集中资金优势,以连续交易方式拉抬股票价格,并多次在拉高股价之后,少量进行卖出交易。

集中资金优势连续封涨停

大量抛售操纵获利超近9亿

2015年2月18日至2月24日,因春节假期,证券市场休市。2月25日起,精华制药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5月25日,精华制药发布公告披露重大重组事项,并于当日开盘后恢复交易。

5月25日至6月4日连续9个交易日内,高勇账户组在开盘集合竞价阶段,集中资金优势,以涨停价大量委托买入“精华制药”,每日委托买入股数均超过1000万股,最高达到1800余万股,收盘时涨停委托买入数量占收盘时全市场涨停价买单的比例每个交易日均超过60%,最高达到76.35%。9个交易日内,高勇账户组最后一笔买入申报时,前10档卖委托申报量累计均不高于500股,远低于高勇账户组申买数量。

在拉抬“精华制药”股价后,高勇账户组从6月5日起集中、大量出售“精华制药”,实现操纵获利。

14人控制61个账户买入14亿亏近150万(年轻人除倾向黄金市场,还倾向哪些投资方式?)

6月5日至6月16日期间,账户组集中卖出1994.46万股“精华制药”,卖出金额14.92亿元。至7月22日,除薛某账户仍然持有“精华制药”外,高勇账户组所持“精华制药”均全部卖出,共计卖出2535.62万股,卖出金额16.84亿元。

在此期间,除卖出交易外,高勇账户组在6月10日、6月11日、6月19日,共计买入368.76万股“精华制药”,连续买入交易显著拉抬了“精华制药”价格。

综上,高勇使用其实际控制的账户组,在2015年1月12日至2月17日期间,大量建仓买入“精华制药”,并在建仓过程中存在集中资金优势,拉抬“精华制药”股价的行为。5月25日至6月4日,在“精华制药”复牌后,高勇账户组集中资金优势,连续9个交易日在开盘集合竞价阶段以涨停价进行大笔申报,每日申报数量均远超市场实际成交可能。6月5日至7月22日,高勇账户组将前期建仓股票集中卖出,并在6月19日上午9:43至10:07:51期间,集中资金优势,以连续交易方式拉抬、维持“精华制药”股价。

高勇的上述操纵行为,共计获利8.97亿元。

证股堂配置是怎么得出的

投资有风险从业需谨慎

骗局表象亲情提示

1、虚构交易平台,使用模拟的交易软件。诈骗团伙往往虚构一个高大上的公司,传送给投资者的是一个模拟交易的软件,软件由他们控制。软件里大宗商品的行情、价格走势都是他们自行设置,然后和投资者方向炒作。你买涨,他就买跌,让你亏钱。

2、冻结客户账户,延时交易。在投资者盈利的时候,冻结投资者账户,使其买入之后不能正常卖出,然后其其他操盘手将价格方向拉大,让投资者实际盈利变亏损。

3、在客户盈利时,强行平仓。美名其曰避免你亏损。因为交易软件他们有后台控制,发现投资者盈利时,强制平仓。因为投资者通常都是网络开.户,一无合同,二不知公司名称地址,往往被强制平仓后,无能为力,求告无门。

4、在交易平台中设置虚拟账户,然后对该账户虚拟注资,进而通过虚拟资金控制交易行情,致使受害人亏损。

5、放大交易杠杆,设置资金放大比例数十或数百倍于受害人的“主力账户”,进而通过放大后的资金优势操作、控制市场行情,使受害人亏损;

6、进行“滑点”操作。按照商品的正规交易盘买卖,但在客户的成交金额上进行少量的增、减,使客户少盈利或多亏损,从中牟利。

7、代客频繁交易赚取高额手续费、收取客户仓储费、加工费、盈利分成等让投资者损失。

我国网络上各类外汇交易平台,一未取得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批准,二未在我国设立相关机构提供业务服务,三未依法向电信部门备案,均属于非法展业行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