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元宵节 的 手抄报 ,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的手抄报1
这天是元宵节。家家户户要吃汤团、猜灯谜、放炮竹、赏花灯来庆祝元宵。
这天,爸爸教我包汤团。我们先把手洗干净,拿出一只碗。开始和面了,只见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将少许水一点一点放进去,再用手绞了几下又放了点水。爸爸告诉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可以再加,太多了会粘手。水够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们用手来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
开始包汤团了,我照着爸爸的样子,拿了一小团面,放在手掌中间挫一个小圆球,然后把右手的大拇指把进刚揉好的面团,用筷子夹点芝麻馅放在刚弄的洞里,用四个手指配合大拇指一起往中间按,揉一揉又变成了圆形。我要把这个“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时,爸爸叫住了我说:“儿子,这样放上去可能会粘的,在糯米粉里滚一滚就不粘了。”我照着爸爸的 方法 一试果然不粘了。照这样一连做了好几个,不一会二十个就完成了,个个洁白如玉,让人嘴馋。
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时的大街上灯火通明,四周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天空闪耀着五彩的礼花,有的礼花在天空中像满天的星星一闪闪,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间就消失在天际中。地上百子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小孩子手持烟花棒飞舞着,欢笑着。
我爱包汤团,但我更爱元宵节。
元宵节的手抄报2
元宵节来了!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 春节 活动的一个高潮,过了元宵节,这年才算真正过完了。在古代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现在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民间有逛灯会、社火表演、喝酒、猜谜、放烟花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所以呢,元宵节是一个“眼睛”的节日,但同时也就是一个“嘴巴”的节日。
我们这儿并不是什么古城,没有什么庙会,也没有灯会,我们有的就是县政府组织的每年一次的放烟花活动。放烟花的地点就定在县政府门前。大约七点左右。
我们赶去看烟花时已经有一些的晚了,花炮已经开始燃放。那里人山人海,热闹极了!我们先是看到无数个孔明灯升上天空,我连忙许愿。还没来得及闭上眼睛,只听一声巨响,烟花往天空中射去,在天空炸出了美丽的火花,同时掉下来一个个“降落伞”,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有的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又像花朵一样绽放开来,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把人看得都入迷了。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伞,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花朵,还有的像数十条金色的银蛇,扭动着升上天空。天空好似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
我们被罩在五彩斑斓的烟花下面,有一种仙女飞天的感觉;又像是若大的空间,只有我自己在遨游神州。
欣赏烟花之余,“吃”这也是必不可少的。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赏完烟花,我们也要回家吃汤圆了!
元宵节的手抄报简单精美5张相关 文章 :
★ 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又漂亮2020最新
★ 2020元宵节手抄报简单漂亮模板6张
★ 小学生简单又漂亮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 2020元宵节手抄报精美简单模板6张
★ 五年级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 2017元宵节手抄报精美又好看大全
★ 2017简单又漂亮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 简单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 最简单的元宵节手抄报
★ 小学生简单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春节还未走远,元宵佳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又来“闹”新春。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元宵节手抄报,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手抄报1
元宵节手抄报2
元宵节手抄报3
元宵节手抄报4
元宵节手抄报5
元宵节手抄报6
元宵节手抄报7
元宵节手抄报8
元宵节手抄报9
元宵节手抄报10
元宵节手抄报11
元宵节手抄报12
元宵节手抄报13
元宵节手抄报14
元宵节手抄报15
元宵节手抄报16
元宵节手抄报17
元宵节手抄报18
元宵节手抄报19
元宵节手抄报20
元宵节手抄报21
元宵节手抄报22
元宵节手抄报23
元宵节手抄报24
元宵节手抄报25
元宵节手抄报26
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汉族民俗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元宵节的故事传说: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我国各个朝代的元宵节唐朝: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时期,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宋朝灯节更加丰富多彩,元宵赏灯持续五天,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那时还兴起了猜灯谜,即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猜中的人还能得到小小的奖励。这种娱乐益智的活动受到人们喜爱,广为流传。
明朝: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自初八开始点灯,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以显示歌舞升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清朝: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但是灯火璀璨,灯也更加精致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元宵节的故事100字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朝x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袁世凯禁元宵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元宵节古诗《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节儿歌《闹元宵》
元宵节,真热闹,看花灯,吃圆子,
小牛灯,哞哞哞,小狗灯,汪汪汪,
小龙灯,飞得高,小兔灯,跑得快。
《元宵节》
广场上,真热闹,摆满元宵原材料。
你搓搓,我按按,大家动手做元宵。
比一比,赛一赛,元宵游戏多好看。
《元宵节》
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黏又甜。
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
宝宝对着月亮笑,又是一年春来到。
《十五元宵》
十五的月亮园又园,十五的汤圆甜又甜。
十五的鞭炮响响响,点着烟花把歌唱。
十五的灯笼亮亮亮,拿着火烛把迷想。
《元宵好》
元宵好,元宵妙。元宵好吃呱呱叫,
赏花灯,猜灯谜,欢天喜地闹元宵。
《正月十五》
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
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
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圆,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庆团圆。
《元宵儿歌》
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粘又甜。
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
《元宵灯》
元宵灯,真热闹。看花灯,吃元宵。
飞机灯,飞得高,兔子等,拉得跑。
小朋友拍手笑!
元宵节作文作文1
元宵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各个地方都不同,我们家乡就是扭秧歌和转九曲,还有放烟花。
早上吃完饭,妈妈就带我去看扭秧歌,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隆重的场面,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在街上巡演,我就一直跟着,有打花伞的,有拿彩扇的,有大头娃娃,有坐船的,有划船的老爷爷,有骑驴的小姑娘还有赶毛驴的小男孩。真的是太好看了,你可别小看了这秧歌,可是传承了我们陕北的文化呢。
晚上,还有一项主要的节目就是转九曲,转九曲的意思就是把去年所有的不顺利都甩掉,来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你看,大大的彩门,各种花灯,进去就像迷宫一样,你的跟着路走才能走出去,如果钻洞走捷径路的话,就会下辈子变成小毛驴。所有没有人钻洞,大家都非常有秩序的走走笑笑。
最后一个项目就是看烟花了,你看,多美丽啊,把天空弄的绚丽多彩,还有一个就是铁水打花,好神奇啊,这个是我最喜欢的,还有的烟花像瀑布一样,真的是太美丽啊。
元宵节真的是太热闹了,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过元宵节,到时候让大家一饱眼福哦!
作文2
今天是元宵节,家家户户都在吃汤圆。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团圆节”,晚上人们要吃元宵(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至清代时,又增加了舞狮舞龙、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元宵又称“浮元子”、“圆子”、“乳糖圆子”、“糖元”和“汤圆”。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圆圆美美”。如果馅料是红豆沙,寓意则是“甜甜蜜蜜”、“鸿运当头”、“鸿运连连”。
吃汤圆时,一个是“一帆风顺”;两个是“好事成双”;三个是“三羊开泰”四个是“四季平安”;五个是“五福临门”;六个是“六六大顺”;七个是“七星高照”;八个是“八方来财”;九个是“鸿运长久”;十个是“十全十美”。吃完汤圆后,人们就要赏花灯。
花灯的形状各种各样:有鲤鱼形、飞龙形、菊花形等等。花灯的颜色和光芒五花八门: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在灯笼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灯谜。有的写“四个人搬木头”(猜一个字),有的写“金字塔”(打一字),还有很多……
过完元宵节后,大家都各自做自己的事情了。而我也即将迎来下一个新的学期。
精彩有趣的元宵节内容手抄报图片
迎新年闹元宵节手抄报 闹元宵手抄报
小学生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图片大全5
元宵节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150字
闹元宵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 150字
二年级元宵节手抄报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资料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快乐的元宵节
迎新年闹元宵手抄报大全-节日手抄报范文家-865kb
简单喜迎元宵手抄报 喜迎元旦手抄报
迎新年闹元宵手抄报大全
简单又漂亮元宵节手抄报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图片 250字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小学生
关于小学生元宵节的手抄报图片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小学生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清晰的元宵节手抄报元宵节手抄报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图内容资料
庆元宵简笔好看8k手抄报 庆元旦手抄报
一年级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一) 一年级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一) 一年级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一)
【元宵节的来历50字(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元宵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还有一种说法是汉文帝登基以后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元宵节祝福语】
1、放游一盏盏五彩荷灯,曳动你心湖快乐的涟漪;敲一声声佳节的晚钟,让我的爱在你的心里悸动!元宵快乐!
2、元宵佳节祝福你,做个元宵送给你!滑滑的,甜甜的,对你的感情粘粘的!
3、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缘梦圆!
4、花好,人圆齐相聚。情人,佳节永同乐,恋人我爱您。
5、又一轮美丽月亮,又一个元宵佳节,又一段幸福时光,又一次真诚祝福,祝你:团团圆圆!甜甜蜜蜜!顺顺利利!
6、额圆面嫩外表白皙,多情含蓄心甜如蜜,肤靓美体蕊红艳绿,温柔甘饴令我痴迷,十五灯夜吻你吃你。
8、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让云捎去满心的祝福,点缀你甜蜜的梦,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
9、一声声锣鼓一阵阵沸腾一幕幕烟火一盏盏彩灯和着二月丝丝缕缕的微风踱进你心窝,串串企盼祝愿你:元宵快乐!
10、正月十五月儿圆那,祝福的话倍儿甜啊,愿你漂亮一年胜一年呀,好运好事常连连啊,元宵节快乐!
【元宵灯谜】
1、昆明普降大雪(七言唐诗一句)春长无处不飞花
2、“一道道谁来一道道山”(歌手)汪峰
3、入夜即躲藏,一直很谨慎。(国产动画片)黑猫警长
4、在首都邂逅欧洲经典油画(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
5、一对小两口,实行AA制(聊天用语)哈哈
6、月神、月宫主人、后羿之妻。(4字科技新词)嫦娥三号
7、张翼德查户口(七言唐诗一句)飞入寻常百姓家
8、嫦娥三号去哪了(流行歌曲)月亮之上
9、影视谜:泰坦尼克号镜头(旅游名词)双飞
10、哑谜:拆开信封,用手巾缠头(城市二)开封、包头
11、“有心撒网莫怕水”(金庸小说人物)张无忌[谜面为电影五朵金花歌词]
12、奇齐人卓别林(家具名称)木桌椅
13、哑谜:桌上有香蕉、核桃,表演者选香蕉吃了。(5字俗语)吃软不吃硬
14、“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影视界称谓)谋女郎
15、探望同窗(歌手)张学友
我精心推荐
【 #元宵节# 导语】在古代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到现在已有二千年的历史了。民间有逛灯会、社火表演、喝酒、猜谜、放烟花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之夜,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还要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同庆佳节,其乐融融。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元宵节手抄报,欢迎阅读!
1.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2.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 宝”。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儿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观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3、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
4、走百病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5、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6、迎紫姑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3.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人们猜灯谜的习俗起源于宋代,因为当时元宵灯会十分盛行,人们为了增加娱乐,就将谜语写到了花灯上。
谜语的起源很早,在夏朝就有使用暗示的方法猜某种食物的歌谣,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人们运用文字的能力越来越熟练,谜语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但在三国之前这还是一种口头上的游戏,到了三国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写在纸上的字谜。
字谜的产生为灯谜提供了基础,唐宋时期,因为国家富裕,百姓生活条件好,所以像元宵节这种娱乐性质比较大的节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元宵灯会可以持续一周以上,晚间也不再有宵禁,大家可以尽情地走上街头玩耍。
在宋朝时,政府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化发展迅速,在元宵灯会这种热闹的节日上,一些商贩为了增加看灯的趣味性,就开始在花灯上写上字谜,专门以此来吸引游客,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大家都争相模仿,就形成了“灯谜”。
在那时候,不仅仅是平头百姓去看灯、猜谜语,达官显贵,文人雅客也会走上街头赏灯,所以这就要求灯谜要雅俗共赏。除了一些文化程度要求比较高的文字谜语外,还要有用大白话描述事物特征进行猜谜的谜语,比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谜底就是花生,再比如“一朵芙蓉头上戴,锦衣不是剪工裁,虽然不是英雄汉,唱得千门万户开”,谜底就是公鸡。
元宵节灯会的灯谜产生于宋代,一直被后世继承,这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庆祝方式,也包含了深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4.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代时,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牶“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明代更加铺张,将元宵放灯从三夜改为十夜。唐伯虎曾赋诗盛赞元宵节,把人们带进迷人的元宵之夜。诗曰“有灯无月不误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似银。满街珠翠游春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清代元宵热闹的场面除各种花灯外,还有舞火把、火球、火雨,耍火龙、火狮等。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代诗人姚元之写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更是生动、精彩别致。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5.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活动是在大同市图书馆大厅举办的,主要有猜灯谜、剪窗花、投壶和对诗歌等内容。每完成一项任务,就会获得相应的印章一枚,集齐所有的印章就可以获得新年的礼物,大家听到后开心极了,都憋足了劲,都想拿上这个大奖。
活动开始了,我和我的一个同学,直接来到了一个剪纸桌前。听老师讲过后,我抄起一把剪刀,拿到一张打过孔有轮廓的红纸,非常认真地剪了起来。因为同学们都是第一次剪窗花,大部分觉得都太难了,便交给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们去做但我妈妈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没帮我一下。
我小心翼翼地按照老师教给我们的窍门,不仅完成的快,而且还让老师夸了真不错!真不错!直接就盖了章。我就这么顺利的完成了一项任务。
接着就是猜灯谜了。场地内的头上方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片灯笼。灯笼上写着各种灯谜。我和妈妈很顺利的猜到了一个。便又顺利的盖章过关了。
最有难度的要算投壶游戏了。那壶口只有笔筒粗细,壶高半米多高。投的箭比壶略高一些。每人投10次,只要能投进三次以上便可以过关盖章。开始我觉得,轻而易举就可以完成,没想到,在我排队等待时,同学们一个个以失败告终。我便也开始慌张、焦急、不安起来。
这次活动让我过了一个难忘而且有意义的元宵节,更让我明白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句话的含义。
6.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据记载,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于宋代。汤圆当时叫“圆子”、“浮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 宝”。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就写到“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汤圆一般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元宵节吃元宵不仅寓意团圆美满,而且在陕西省,汤圆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寓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上古时期,玉皇大帝为了了解人间民情,特派灶神下凡考察,每月逢三上天汇报。有一年,农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向玉帝汇报:人间百姓每日辛勤劳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吃的都是粗茶淡饭。长此下去,百姓们肯定会过度劳作、累坏身体,从而影响。
玉皇大帝闻奏,马上聚集群臣共商良策。最后太白金星献策:我们可以百姓们吃些慢性中毒的药,等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皇大帝觉得这是一个好计策,就让厨神让在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偷偷往百姓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
最后老百姓们就真的慢慢的疯了,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但是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到了正月十三日,灶神上天又向玉皇大帝汇报了这个情况,玉皇大帝又下令让厨神治好百姓的疯病。最后厨神在正月十五日的晚上,把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第二天早上百姓们的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7.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8.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这天比春节还让我难忘。那天,是我最激动的一天。元宵节晚上,在江滨公园,举行了“焰火晚会”。傍晚,我的心就激动得怦怦跳。
终于,夜晚降临了。我和妈妈来到月眉公园看烟花(因为江滨公园不能进入)。那里早已人山人海,十分拥挤。我们站在那儿,十分焦急地等待着,江滨公园的中山桥上,一个红色的火花迅速地“飞”过桥,开始了!“砰砰”几声,烟花炸开了。哇!各种颜色的烟花“飞”到了天空,颜色不时地变化,我觉得紫色的最美丽。有的升到到月亮那边炸开了,真让人担心会把月亮炸飞了。其实,月亮离我们远着呢。有的烟花像一朵刚刚开放的花朵,有六七朵花瓣;有的炸开来全是绿色的“小星星”,像降落伞一样,慢慢地落下来;有的在水面上喷出烟花,让我们十分惊讶;有的炸开来的形状像一个个地球仪……每次烟花炸开,我除了鼓掌,就是大声叫好。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烟花放完了,我十分高兴,烟花又大又美,真是太好看了。虽然元宵节已经过去了,但是那天晚上的烟花不时地在我脑海里出现。
9.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合家团圆喜庆的节日。人们在元宵节里放鞭炮、吃元宵,真开心啊!
晚上七点在邢侗公园放礼花。我们全家六点三十分吃饱了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姐姐和我去邢侗公园看礼花,在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城里的、还有是农村里来的,有开车的,有骑三轮车的等等,我们一家边说边聊,不一会到了。到了邢侗公园你会看到公园门前,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礼花和灯会的,其中有拄着拐棍的老人,还有咿咿呀呀不会说话的孩子,热闹极了,时间到了,瞬间礼炮齐鸣,百花绽放,美丽的礼花姿态不一,变化多端,有的是半圆形、有的是扇面形、还有的是圆形、还有说不出来的一些形状,有的像小灯笼、有的像瀑布,有的像向日葵,还有的像垂柳,最美丽的像一群群可爱的小蜜蜂,在百花丛中辛勤的采蜜,真是五彩缤纷,火树银花,美丽极啦!真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礼)花开”。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灿烂美丽的时刻—元宵节。
10.小学元宵节手抄报
谜题:栖息沼泽和田头,随着季节南北走,队列排成人字形,纪律自觉能遵守。(打一动物)
谜底:大雁
谜题: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打一动物)
谜底:蝉(知了)
谜题:样子像吊塔,身上布满花,跑路速度快,可惜是哑巴。(打一动物)
谜底:长颈鹿
谜题:家住青山顶,身披破蓑衣,常在天上游,爱吃兔和鸡。(打一动物)
谜底:老鹰
谜题:头戴红缨帽,身穿绿战袍,说话音清脆,时时呱呱叫。(打一动物)
谜底:鹦鹉
谜题:颜色有白又有灰,经过驯养很聪明,可以当做联络员,飞山越岭把信送。(打一动物)
谜底:鸽子
谜题:身上雪雪白,肚里墨墨黑,从不偷东西,却说它是贼。(打一动物)
谜底:乌贼
谜题:习性刁残海霸王,捕它要造工作船,浑身上下全是宝,海面换气喷银泉。(打一动物)
谜底:鲸
相关文章
网上买电器哪个网站好?网上买电器可以去苏宁易购、京东和国美电器网上商城这三个网站,不管是从体验还是售后,非常受消费者喜欢,具体介绍如下:…
用河南人基建造厂家建造的集装箱别墅可以用作婚房吗?当然是可以的我闺蜜结婚的时候就是用河南人基建造厂家建造的集装箱别墅婚房,布置起来和我们…
弋阳县属于哪个省哪个市江西省上饶市。 弋阳县,隶属江西省上饶市,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中游,东邻横峰县,南接铅山县,西毗万年县、贵溪市,北…
足球论文参考文献 足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论文的注意事…
有一种昆虫叫隐翅虫,看到这个名字,大多数朋友都不知道是什么虫子,但是看了下面的图片,肯定都会说见过。图片隐翅虫看上去很像蚂蚁,有些地方的…
我现在打开QQ空间,老是自动转到广州视听在线的网页,请问是不是中毒了,还是被安装了插件?不是被中毒了,我想一定是你的空间里在线播放的音乐地址…
成都大运会体育项目有哪些成都大运会的项目有体操、游泳、羽毛球、田径、击剑、乒乓球、篮球、排球、柔道、赛艇、射击、射箭、水球、跆拳道、跳水…
什么天气适合钓鱼 春天适合的天气 1、阴天 阴天是春季比较常见的天气之一,也是典型的弱光天,鱼进食会更加大胆,靠近河岸边缘,更易作钓。并且阴天…
爱成都迎大运英文介绍爱成都迎大运英文介绍如下: The 31st Summer Universiade,also known as the 2021 Cheng Summer Universiade,is a global multi-…
旅游的好地方有哪些旅游的好地方有万里长城、杭州西湖、张家界、桂林、香格里拉。 1、万里长城 北京是一座包容万象、海纳百川的城市。三千年的历史…